作者: 褚士瑩
出版社:大田
出版日期:2014/01/28
【書摘如下】
自序
很多人說作者很幸運,很多人說作者適應性很強,但作者自己覺得自己只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不是因為出國唸書才學會旅行,不是因為旅行才學會享受生命。
事實上作者只是希望自己能懂得享受生活樂趣,所以,人無論在那邊,都要有旅行的趣味,與其說是因為旅行生活變有趣,還不如說是作者決定透過旅行學習成為如何成為有趣的人,讓生活分分秒秒得到趣味。
執行計畫成功的人,無論多小,都會激勵,讓下一次更有成功機會
追逐夢想,應該就是變成自己喜歡的那種人的過程吧。
Ch1 今年只要完成10件事
你想做的事和作者想做的事情一定不一樣。所以,每個人想做的事情一定不同。
量身定制的時間管理
只是傾聽自己聲音,一直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。因為想做好,而且努力做好,所以會被稱作,有效率。
如果不想做,當然很難做好,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吧。
→ 時間管理 = 一個人生活風格的延伸
重複看著清單,刪掉不需要今年完成的,再度確認 真正內心的priority 呀!
只要完成10件事的第一步:
1 時間管理是個人風格延伸
2 效率去做真正想做,值得做的事
3 一年當作的任何一天都可以開始的
4 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
Ch2 我要捨棄廢物,從整理行李開始
原本的生活,能全部裝進行李箱嗎? 當然不可能!
每次旅行都可以發現,真正需要的其實不多。
→ 作者努力不托運行李,不管是3個月還是1個星期,都只帶少少東西,因為當地一定有更適合的東西 (作者一個月會10躺飛機,不托運省很多時間)
→ 熟悉的幸福感,可能只是一直幸福的假象
原本作者常常想說,這輩子就來這個地方這一次,所以會買很多紀念品放在房間
→ 但是,打包的時候才發現,這些都不是必備的
→ 一件好的 就夠了,後來定了一個阿曼尼西裝
→ 一旦品嚐過 最適合的,就不會想再買了 (真正的適合)
# 終極行李清單如下
護照和簽證
手機,真的10天以上,才帶筆電
錢和信用卡
西裝穿在身上 (如果這一趟是要去開會)
換洗衣服一套
無糖口香糖
一支牙刷 + 旅行用牙膏
最小瓶的眼藥水 (長途旅行眼睛容易乾澀)
一本想看但不一定需要留的書
送人的小禮物
Ch3 今年不當別人仿冒品
接受不完美,被狗咬傷臉,學會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在外表
→ 非自暴自棄,而是可以節省某些精力(接受不完美)
→ 自己的儀容都不愛的人,,很難得到別人尊重的
→ 大處著手,先不需要整形
→ 找到自己特色就好 (仿冒品永遠沒辦法變成名牌)
放牛班的學生,感覺比較快樂。
作者也是高中被分到放牛班,才開始寫小說,運動 (在上課時間)
3~5 小時的盡情玩樂,是現在人比較缺乏的。 (以前整個下午都打籃球,都不會覺得浪費時間)
魅力是可以學習的,越懂得生活的人越有魅力。
Ch4 今年和錢做好朋友
現金買房的外籍加拿大人士,台灣做4份工作,11年後,回去加拿大生活
→ 作者嚇到,你怎麼會有錢呢? 而且加拿大房價不是漲很多嗎?
→ 加拿大人士說,11年來,就是每個月都會存5萬,11年下來,現金就有 60*11 =660 萬。
→ 所以,關鍵是:你每年有存錢計畫嗎? 你每年有存錢計畫嗎? 你每年有存錢計畫嗎?你每年有存錢計畫嗎?
→ 存錢絕對需要計畫的!
每天要煩惱錢的人,智商會降低。每天要煩惱錢的人,智商會降低。每天要煩惱錢的人,智商會降低。每天要煩惱錢的人,智商會降低。 (真的沒錢,其實不要煩惱也許比較好)
有錢人的觀察:
1 錢只是工具
2 不易收到錢的誘惑
3 有錢人通常比較有自信:勇敢投資冒險,即使錢不夠,就會想辦法去處理
4 錢只是考慮價值的一種標準
5 良性循環: 有錢人賺到錢,就會投資自己,讓自己的條件越來越好,自然而然成為花越多,賺越多的人
買房子,最適合沒有財務規劃的人:強迫儲蓄 (作者強項不是財經,就當參考就好)
→ 泰國曼谷精華地段買10坪的公寓,台北只能買一坪 ( 120萬的公寓)
→ 因為一年租金12萬,10年就120萬,簡單算了一下,應該是買比較划算
→ 後來,作者有買了2倍大的房子,20坪。 maybe 就300萬,還有捷運,真心覺得不錯
作者想要簡單一點,所以規定自己買東西只用現金
無論有多少錢的人,都不能保證哪一天會變得一文不值。
所以,持續而穩定的存錢習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
→ 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裡面提到,一定要把收入的10% 存下來,我也建議可以再把10%丟到被動收入! 還有10%可以盡情享受的玩樂帳戶。
Ch5 今年跟人的關係更好
別以為還有20年,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60天。
一年只有見到3次父母來算。
→ 家族旅行,是媽媽最快樂的回憶
Ch6 今年要增強專業能力
不用成為理論派的專家,鼓勵要有實際經驗的專家
工作就是為了增加實際經驗,這些實際經驗,都會在未來成為有用的東西
為什麼費爾普斯巔峰狀態離開去打高爾夫球?
因為他說,他已經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了,不想再早起練習,體力恢復也不如從前。
But,如果在游泳選手期間,打高爾夫球,這樣就比較奇怪,因為這樣子不叫自我投資,對專業沒有價值。
問別人為什麼要去考這個證照時,作者最討厭聽的回答是? 我也不知道,就覺得這個證照考起來比較安心
→ 人的時間是有限的,請用在最重要的地方
找到一件人生著迷的事情!
本業不一定比較賺錢,收入來說,NGO少,寫作多,但是作者很清楚,本業就是NGO
無論本業是不是很賺錢,都應該看重自己本業
→ NGO 讓作者看到更多,也許沒有看到那麼多,寫作就不會那麼有內容了
舉 SONY 為例子,電器公司的副業保險比較賺錢,難道就放棄電子產品嗎? 副業能讓主業做得更好,不是很好嗎?
→ 作者覺得自己很幸運,是自我認定的原因,自然別人也會羨慕 (其實就是喜歡自己生活就好了)
Ch7 今年我要改掉一個壞習慣
可能要改的很多,就列出來,然後列出想要改變的分數,一次該意見就好
Ch8 今年我要學習一個有趣的東西
你到底學英文幹嘛? 有些人根本沒計畫出國也用不到英文,只是感覺學會英文比較高尚而已
一個重心在台灣的人,也許台語或是客語還比較重要。
一個重新在東協的,也許泰語或是越南語還比較重要。
有些人抱怨日本人,法國人都不說英文,但是,其實事實上是,為什麼在他們自己國家一定需要英文呢?
英文不代表國際化,法國人說法文,錯在那邊?
有些人去個幾個星期遊學後,就說美國天氣舒服多了,不會流汗等等,一直說比台灣好,任何國家都是有好有壞的,美國就沒有像台灣的7-11那麼方便,物價也差很多。
急著學好的人,常常急著放棄
每一項興趣,也許要抱持下面看法
1 全新的眼光,任何簡單的東西都需要正確的學習和練習
2 學習減少挫折的方法,維持熱情的方法很簡單,就是不要挑戰太難的,簡單的開始,讓能每天都有進步,每天都有成就感
3 記得學習的初衷
4 買器材不貪小便宜,與其善其事必先利其器
Ch9 今年要去一個未知的地方旅行
讓自己變成一個有趣的人,沒有什麼特別的訣竅: Just Do it。
一個鄉下美國小孩變成一個有趣的人給的建議: 就放手去做吧! 別想太多
→ 美國長大,去過捷克後,才發現美國的生活是多麼富有,但是,他發現,捷克雖然苦,但是生活卻很豐富。
所以,他知道了,生活苦不苦,都是取決自己,所以他選擇搬去丹佛,那邊沒有工作在等他,他也沒去過,就是想嘗試看看。
現在,他在丹佛有著穩定工作,也漸漸變成自己喜歡的人,一個有趣的人。 (not bad)
自己安排一個自由行,因為自己安排的,所以,對自己來說一定是最特別的
# 多去做自己沒做過的事情,就對了
# 白日夢冒險王,就是很適合的一部電影
# 在台灣,每次去不同縣市也是一種旅遊
Ch10 今年要學會和10年後的自己對話
每天提醒自己,要花時間成為未來自己喜歡的自己。
請拿出一張照片想一下,
10年後你會長什麼樣子?
10年後你會住在什麼地方? 什麼樣的房子
10年後穿什麼衣服?
10年後,身邊有什麼人? 什麼關係
10年後,每天工作? 工作型態是什麼?
我覺得10年有點太久,科技業來說,3年的變化就非常大了!
請拿出一張照片想一下,
3年後你會長什麼樣子?
3年後你會住在什麼地方? 什麼樣的房子
3年後穿什麼衣服?
3年後,身邊有什麼人? 什麼關係
3年後,每天工作? 工作型態是什麼?
想想,3年後不想變成怎麼樣的人? 所以不能做什麼? (天天吃宵夜,不可能期待3年後變腹肌型男吧!)
想像做到什麼事情,你就會覺得更喜歡自己?
你一定會變老,所以,要多想到老的時候自己,要提前計畫。
2019.9.14 #3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