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吳軍

出版社:中信出版社

出版日期:2019/10/14


 

吳軍是個很厲害的人,在離開 美國google和騰訊之後,就把時間都放在創投和寫書上面,所以,他寫的書,我個人是非常喜歡。 

常常可以拿出獨到的見解去說美國矽谷為什麼強,印度CEO 為什麼比較多的等等很重要的事情來輔助他的論點。


 

吳軍其他作品讀書心得:

態度:把簡單的事情做得出人意料的精彩 - 讀書心得2

態度:把簡單的事情做得出人意料的精彩 - 讀書心得1

見識:吳軍博士的矽谷來信,教你掌握商業與人生的本質 - 讀書心得2

見識:吳軍博士的矽谷來信,教你掌握商業與人生的本質 - 讀書心得



 

【書中重點】

# 從態度到格局

 

好的態度,就等於是擁有對的方式和心態。

好的見識,就等於是有足夠的工具。

好的格局,其實是最重要的,格局決定了你的天花板,格局越大,越能做出較大的事情。

 

作者認為成功人士都有一個特點,就是格局非常非常的大。 

據作者觀察,成功人士都10分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,有明確的方向,用正確的方法沿著這個方向堅定地走下去。他們不貪圖步伐有多大,而且不做其他的事,反而總是比別人先到終點。相反地,一般人常常跑得很快,卻在兜圈子,或受到環境誘惑不斷改變方向甚至背道而馳, 10幾年後發現自己又回到了起點

 

這40年中國發展迅速,如果你相信中國還能穩定發展20年,那麼你採取的做法必定和覺得中國未來會衰退的做法截然不同,結果也會不一樣。這就是格局!

 

巴菲特的父親在汽車產業剛興起的時候,不知道投資哪一家,巴菲特講過至少應該要做空馬車公司吧,因為汽車發展起來,馬車絕對會消失。巴菲特看到的是一個大時代新產業,而他的父親就是糾結於細節,一直在尋找那家汽車公司更值得投資,所以格局的確很明顯不一樣。

 

格局大的人追求的是重複的成功和疊加式的進步,格局小的人滿足於自己某件事情做得快。

→  澳洲袋鼠和無尾熊的比較,袋鼠每一次跳回到原地,無尾熊爬很慢,最後上到了樹上。

 

→ 以換工作來說,每一份工作都應該要累積到東西,然後,下一份是會用到上一份的相關經驗比較好。

→ 每一次往上跳,回到原地,這就是沒進步,每一次跳到下一個台階,自己就是越來越高,最好像是爬山。

 

重複的成功: 好的方法一定是簡單有容易重複的。

 

作者的弟弟是史丹佛大學畢業的,後來從一個研究人員做起變成首席技術官。那作者問他成功的原因,他說要有一個除了要有一個較高的起點之外,主要是每次往前走都能得到更多的能量,讓每一次進步成為下一次進步的基礎,而不是每次都重新開始。所以,要想怎麼樣讓優勢不斷地去疊加起來

 

要做到高效率,可累加式的進步,關鍵就是減法懂得放棄。放棄山林中各種岔路風景的誘惑,才能更快到達目的地。所以選擇很重要

 

要成為跨領域的人才,前提是你一定要在某個領域做到精,才有資格說你是個跨領域的人才。而不是各個領域都知道一點點,這樣連單一領域都不是人才了怎麼可能是跨領域的人才呢

要成為跨領域的人才,前提是你一定要在某個領域做到精,才有資格說你是個跨領域的人才。而不是各個領域都知道一點點,這樣連單一領域都不是人才了怎麼可能是跨領域的人才呢

 

# 上帝喜歡主動的人

在工作中,主動不只是把本職位做好,更是主動跟領導溝通,主動去承擔更多任務。雖然領導有責任了解每一個下屬的工作情況,但對管理20個人的經理來說,即便每週只花半小時和每個下屬聊,都要花掉他很多時間,所以其實和每個人在現實很難發生。所以通常的情形是,經理最了解和自己走的最近,主動回報工作的人,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本分,管理好自己和自己下屬,還要善於管理自己的上級。其實管理上級不是給上級分配任務,而是讓上級了解我們的工作,並在適時地尋求協助,對於這樣有高度主動性的員工,上級都喜歡。

→ 這一點,真的不容易! 

 

留學出國時候的號碼牌排隊方式,這樣大家就可以有輕鬆排隊成功的機會

 

馬雲處理物流的事情也是主動去處理,自己成立物流公司

 

在沒有聽到反對意見不貿然行事

美國議會喜歡討論好的一面更壞的一面,就是要不斷地去討論到底好還壞了解所有的好和壞,因為最害怕盲點了,一旦發生後,後果就可能是災難性的

 

在美國,一個十字路口附近開了一家加油站,那第二個人就會開一家便利店,反正不會再開加油站了。

反觀我們喜歡做一樣的事,第一個人開快餐店,別人也來開一樣的店,於是那個路口就有四家快餐店。

曾經對比過中國的一流大學和美國的一流大學。在中國,好大學都長的一個模樣,爭的都是研究經費,論文數量,院士人數。

但是美國大學者不同,每一所學校都要強調自己的特色,排名前25名的大學都完全不一樣,在設置學科的時候會考慮必要性,會考慮這個學科是否已經太多學校成立了

 

那包括申請名校的時候做法也是一模一樣,中國先拼成績,再來就是拼特長,當一個特長被很多人掌握的時候,就不叫特長了。

在美國申請好的大學,特長是要有創意,被錄取的人常常不是成績最好的,都是最有特色的。

 

# 分享利益,獨自決定

授希望我們把所有討論的人都寫在致謝裡面,這就是美國的教育所以作者到了Google之後,每次申請專利都盡可能把合作者的名字加進去,雖然作者會少的一些奬金,但是對同事和下屬的晉升幫助很大,即使作者離開了公司之後,很多同事還是很感謝他的提攜,其實這不是作者天生的做事方法,而是在美國受的教育之後所養成的習慣。相比之下國內很多同事就不怎麼注意這方面,包括發佈新產品的時候甚至會連總公司的同事的貢獻都沒提起,作者常常會不留情面的字出來

→ 這一點,很重要,互相提拔,分享利益! 

 

為什麼我堅持要分享裡呢,感激別人呢? 因為大型組織裡這樣才能合力,我們常感嘆中國人在矽谷的競爭速度沒有印度人快,原因就是因為在分享利益這件事情做得不好,不注重互相提吧

 

作者覺得在美國的大公司裡面,決策通常是這樣的,負責人先徵求一些人的意見(而不是所有人),先評估有問題嗎,之後如果負責人覺得不需要討論了,就自己決定下來。否則討論討論總是有人不滿意,在做決策這件事情上面,美國人效率是很高的。

→  管理階層的工作就是決定方向,做出正確決策。

 

英國的教授總是沒有中國的教授忙,但是效率又很高,因為很多事情其實不需要開會討論,幾個相關的人認識談一談就定了,這種事情是其實就是一個負責任的代表,一個人負責下最重要的決策。同樣的,通用電子也有一個新的設定,像是郵件收件人超過20人,就必須要特別確認才能發送,這樣一來每個人收到的郵件就少了很多,就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效率

 

不因為小惡就忘記大善

作者博士班多唸了一兩年,因為就學期間因為都是靠奬學金,所以教授常常叫他多處理一些雜事,

但是感念這個奬學金作者才有辦法在好的學校唸書,所以其實作者是很感謝的。

 

畢業後到了一個好的公司當然是好事,但是並不一定會順利,同事上級都有可能不公正排擠你。

但是如果這家公司值得你為他工作,這個麻煩就屬於小惡,不要因為壞事就把好事全部否定了。

 

很多美國人都能奉行這個原則,一來是普遍職業素養比較高,二來是人與人感情之間談的少利益談得多,自然心平氣和地就事論事,而不會因為一時的衝突而斷送自己的前程,千萬不要因小失大,通常不會因為一件事情被否定而是能從大局出發好好合作。我們常常看他們覺得他們比較會忍,但其實是他們比較有比較大的格局。

同樣的道理,觀察國內的職場,很多人離職並非第二家比前一家好,而是在前一家的時候遇到了不爽的事情,就把前一家好的事情給忘光了,而憤然辭職。

如果在美國公司抱著這種心態,提升的可能性就會少很多


 

勿以人之短護己之短

勿以人之短炫己之長

 

別人超速,你也跟著,但是只有你被取締,這樣就是別人犯錯,你也犯錯。因為這個是有一個絕對標準,所以,應該是自己要注意速限,不要牽拖說別人都這樣。

 

工作上,有工程師轉到產品經理的,於是這個產品經理自稱為最會寫code的產品經理,但是問題來了,產品經理的工作最重視的是產品推銷和管理,那麼,最後要比關鍵能力,其實不是寫code,所以會寫code 對產品管理上面毫無意義呀!



 

盡人事仍需聽天命

聽天命很多都是我們內心不願意接受的,不妨聽聽下面三個事實

 

第一個,對死亡的態度,在中國,在臨死前,家屬都會不惜代價的延長生命,哪怕是毫無知覺的。相較之下,美國人多數會選擇拔掉管子,使用鎮痛劑安靜走完最後一段。

 

第二個,對失敗的態度。在中國如果高考沒考好,一輩子都會很煩惱,相對的,美國人在進入了二流大學之後,要馬就讀研究生時努力進到好的學校,要馬就直接為自己的二流學校感到自豪,還有,對於比賽結果也不會哭天哭地,輸了就輸了,就是接受結果。

 

第三個,對成功的態度,美國人都是成功後會感謝上帝和命運。那中國人多數會歸功於自己,當然人的努力對成功很重要,但多數時候一定是運氣幫了很大的忙。

 

作者的弟弟在史丹佛遇到很多天才,但是很多天才都一事無成,原因就是缺乏見識,一輩子都在做空想,所以,這說明了,見識比才幹重要 ( 選擇比聰明重要,maybe 先別吃棉花糖就是這個概念)


 

美國人做事有一個很奇怪的邏輯,就是在市場保留第二名。像是微軟這種有壟斷性的能力的企業,要搞垮或是收購那些規模不大的競爭對手其實很容易,但是他們並不這樣做。一方面,是免除反壟斷的問題,另一方面是讓對手不斷地逼迫自己創新,這就是檢視。在一個沒有對手的環境下你自然會感到自大,在舒適的環境下必定懶惰,然後一步步走向毁滅


 

在哪山,就唱那座山的歌

其實人命運的決定因素中,時代和環境佔了很大的比例。不過很多人在最美好的時代,也有失敗,也有人在很不好的時代成功。因為沒有人能選擇自己出生的年代和地點,但是我們人就能選擇做事情的方法和方向,這就如同一句老話,在哪座山就唱那座山的個

 

作者舉了發明飛機的例子,直到蒸汽機發明後,才有足夠的動力!

 

怎麼做事才能獲得好運氣

準備工作做足: 理論 + 一步步的實驗每一個條件。  

萊特兄弟解決了飛機的控制問題之後,接下來嘗試了200種飛機機翼的形狀,繼續研究動力,這個時候,不貪快,先用無人飛機,把小問題慢慢修正。

 

懂得停損,才能斬斷厄運

人這輩子總有好運氣和壞運氣,對多數人來說,一次好運不足以改變命運,但是一次厄運,有可能會倒楣很久,造成長期心裡障礙。

 

考試的時候,放棄一道題目,就不會毀掉整個考試。

 

 

2019. 10.27   # 355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sunnyf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