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二: 學習外語方法
學習語言的關鍵,就是從聽不懂,到好像聽得懂幾個字,到慢慢聽得懂了!
選擇適合自己程度的教材,多聽幾遍,然後試著自己唸出聲幾遍,然後自己想像一下什麼情境可以用得上,用得上的話,就背起來!
久而久之,就會說一些啦! 然後,越會說,就越會聽!
# comprehesible input:
南加大 Stephen Krashen 教授在1977年提出來概念,學習語言,就是建立在聽懂有點懂之下,就可以學習到這個語言。
白話翻譯: 聽不懂,聽100遍也還是聽不懂! 聽的60分懂,慢慢的聽多幾遍,可能就能聽懂80分懂了! 哈哈!
基於這個理論,有幾本書可以幫助你:
1.Globish 全球化英文:
內容擷取來自書本介紹
作者是美國企業IBM的法國籍副總,講了30年流利英語,就只用這1500個單字。
本書作者尚保羅.奈易耶以法國人身分,擔任IBM法國老總、美國總公司行銷副總。他的英語本來也不靈光,多年來透過不斷與世界各地的工作夥伴溝通,終於歸納出1500個好用單字,他把這個溝通工具稱為「全球化英語」(Globish),只用1500字,就能世界走透透。
你知道嗎?世界上88%的人口來自非英語系國家,他們的英語程度跟你我一樣,只要熟練運用全球化英語,和各國人交朋友!
2. 跟各國人都可以了聊得來:
作者,加百列‧懷納,是一位住在洛杉磯的作家及歌劇演唱家。他花了十四周學會流利的德文,就此愛上語言學習,而後更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密集學習義大利文。而後他發明了一套學習系統,能夠快速的學會流暢其他語言,2010年時,他花了五個月學會流利的法語,並在十個月內學會流利的俄文。
他 標榜 625個單字 + 隔天記憶 ( 記憶曲線 )
我個人的經驗分享:
我學習過英文,日文,西班牙文,韓文。那我的英文,是從全民英檢開始的變好的,我研究所時期,因為接觸到 自學的樂趣,開始目標自學通過 全民英檢 中級。
2008, 考過全民英檢中級之前: 也許 多益 600 分
考完全民英檢中級之後,多益應該有650分能力
2011,考完托福之後,多益應該有700 分能力。
2013,出國2年之後,多益有應該 800分能力,不過我的口說能力就是沒問題,可以溝通。
2014,準備了半年,多益考了 860分 。其實文法還是爛爛的。
其中幾個關鍵:
準備托福的時候,練習聽 ICRT,後來,ICRT 經過1年練習,就聽得懂了
出國兩年的時候,練習聽 CNN 或是 BCC,經過2年,勉強聽得懂。
我的韓文和西文,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學習方法。就是,開車上下班的30分鐘聽,一直聽一直聽!
我都是從聽懂簡單的會話居多,因為會話有連貫性,所以,我覺得蠻容易了解的,也蠻有趣的!
不過,聽的比例佔了 80%,讀的比例佔20% ! 然後,另一個關鍵如果聽不懂,是我會放慢速度,使用 70% 速度聽!
通常,看一遍,聽10遍,最後應該都能聽懂,然後,聽得懂的成就感非常非常的高!
其實我的日文檢定,到最後,也都是靠聽力過關的。韓文最初級也是。另外一個重點就是,我就是開車上下班的30分鐘聽,這樣,其實一天聽的內容也是挺豐富的!
根據 最高學習法 這一本書作者 樺澤紫苑 Shion Kabasawa 精神科醫師
提到 最有效的學習,就是以輸出為目標 : 關鍵兩句話
1.輸入佔三成、輸出佔七成
2.一個月讀三本書+輸出 勝過 一個月讀十本書 沒有輸出
最後,給已經英文不錯的人的建議:
如果你想要再進步,我給你一個建議 :LiveABC 的CNN 雜誌。
像是我自己的目標,就會以張忠謀董事長,希望未來可以輕鬆閱讀經濟學人,哈佛評論
所以,我現在藉由 CNN 這個雜誌,大量聽和閱讀,覺得非常非常有趣!
# 參考連結:
最強學習法介紹
https://readingoutpost.com/power-of-input/
認識可理解性輸入(CI, Comprehensible Input)的教學概念
IBM老總教你學英文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574658
# 562 2023.12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