態度:把簡單的事情做得出人意料的精彩

作者: 吳軍

 

 

第四章 人際關係

 

➤第21封信: 交友不怕吃小虧

大學時候的朋友,有可能變一輩子的朋友。

交朋友要真誠,大方,寬容,還有包容小毛病!

生活看開一點,就給自己留了一些空間

 

出社會之後,因為有利益的問題,要變成一輩子的朋友很難,作者以前在騰訊當副總裁的時候,飯局推不完,但是退位之後,有90%的人,連打招呼的不會了

一個好漢三個幫,夥伴的選擇,對生活和工作極為重要。

 

➤第22封信: 談愛情,合適的人會讓你看到和得到全世界

人一出生,其實就是往死亡的道路走,所有人都排隊慢慢往死亡前進,這樣的場景讓人有點淒涼。

這時候,有些男女就開口了,中間我們說說話,玩遊戲,很多人覺得有道理,便響應起來,於是整個隊伍就充滿了歡聲笑語

 

愛情99%只能靠體會學習,好好try吧!

 

➤第23封信:  團結多數人

組織能力:分解任務,達成任務

團結能力:讓大家發揮自己所長

 

管理和能力的四個象現:

1 好管理 + 好能力 = 好幫手

2 好管理 + 能力一般

3 不好管理 + 好能力 = 才是應該小心以及重用

4 不好管理 + 不好能力 = 不需理會

 

如果重要工作,都交給 2 ,那就慘了,中國最多這樣的公司

一定要想辦法,善用 3,但是 3 是隨時會叛變的! 要小心

 

➤第24封信: 遠離勢利小人

MIT環境單純,要提醒一下將來在社會還是要注意一些事情

 

小人和壞人不一樣,通常很聰明,而且會讓人覺得他對你們很好。小人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,而且小人常常是用朋友形式出現的。

 

防範小人第一條,就是解除貪慾,因為小人常常乘虛而入。

防範小人第二條,看他怎麼對周圍的人,可以從側面去了解。

防範小人第三條,看他周圍的人,物以類聚,君子周圍君子居多。

 

➤第25封信:  達到溝通目的才算有效溝通

要用對方能聽懂,用雙方共同的理解基礎上面做討論

通信的結束要知道對方答應你或是拒絕你才算結束,傳達出去,並不算是結束

每次去別人找作者去演講的時候,一定會問聽眾是誰,了解有什麼樣的知識背景,以便使用最容易了解的方式

善辯不是好溝通。溝通的目的是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,而非把對方駁斥的啞口無言

 

➤第26封信:  如何體面的拒絕人

朋友要求幫小孩投CV,例子1,小孩沒特別優秀,作者直接說,我投的話不會有幫助的,例子2,優秀的小孩,作者就說可以投CV,結果投了之後就應徵上了。 朋友1也沒有歸罪,朋友2 則是很感謝!

 

對於能幫別人的事,能幫就幫,而不能幫的事情,要第一時間告訴對方幫不了,讓對方有時間去想方法

其實很多時候,別人沒把你的幫忙看的那麼重,未必覺得你一定會把事情辦成!

事實上,對方可能一開始就覺得這件事辦成的機率不高,所以,辦不到千萬不要答應,拒絕別人並不丟面子,答應了不去做才是丟面子。

 

第五章 有效學習

 

➤第27封信: 上帝喜歡笨人

你做數學的時候,常常粗心,原因可能有二,

一是沒有真的了解,二是不願意多寫兩三行。

事實上,考試不會因為多寫兩三行而寫不完,寫不完的原因多是因為不會寫。

作者每週都會用“ 手寫” 來整理投資訊息,雖然是笨方法,好處有二,一是會強迫思考,強迫總結,二是在總結之後才會進步。

為了未來而寫的筆記 - 電腦站站長的筆記術

 

如果覺得自己聰明,常常會高估自己,不斷犯錯,得到不好的結果。

如果覺得自己比較笨,就容易兢兢業業,踏踏實實的花更多時間,得到穩定的結果。

→ 結果論,自覺笨的人,得到了好的成果!

 

最後的五分鐘,是上帝的,因為即使遇到不好的交通,你也可以準時到學校!

# Anyway,記住上帝喜歡笨人,而且很多時候,聰明人未必做事贏得了笨人。

 

➤第28封信:  證實錯,比證實對重要 (證偽比證實重要)

研究的方法,比努力來得重要多了。

 

笛卡兒的4個步驟:

1 提出質疑

2 小心求證

3 分解複雜的問題

4 合理的解釋,並且推廣應用

有時候,發現問題的科學家比解決問題來得重要,不然就沒有234了,先要提出質疑

 

➤第29封信:  做理性的懷疑者

MIT 的學生反對川普,但是川普反而是希望改進中小學的STEM的推動者 (science,technology,engineering,mathematics),所以川普反而是支持教育,保障美國的教育強度的。

 

海洛因和阿斯匹靈發明人。

DDT,一開始被promoted,後來被證明對環境不好,所以,科學不代表真理,會隨著時代改變

 

➤第30封信: 為什麼要讀非小說名著

小說很有趣,但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語言理解能力,必需要開始讀 非小說類名著。

其他好處是名著充滿著智慧,名著可以讓你很有系統的了解一種思想。

 

閱讀經典是有時候很困難,讀不快又讀不完,容易失去興趣,tips 如下

1 先讀經典的介紹,或是簡寫版本

2 快速瀏覽,mark 有問題的地方

 

建議書:

富蘭克林的富蘭克林自傳

達爾文的貝爾格號航海誌

愛德蒙。伯克的文集

小丹納的 Two Year before the Mast

柏拉圖的游敘佛論,申辯論,克里斯托篇,菲多篇

培根隨筆

從一到無窮大

 

➤第31封信: 為什麼要學好數學

科技人員,如果沒有數學,收入會差10倍

作者要求小孩把教科書裡面的公式,要自己推一遍,希望能理解整個邏輯能力

 

如何大量提高自己數學能力

1 提高閱讀理解能力,才能了解題目

2 有很完整的數學基礎

3 推理,把結論確認,學會推理,就能把邏輯能力提升


 

➤第32封信: 大學在學什麼

1 學習一生要用的科學常識和人文素養

2 學習做事情的方法,掌握自我學習的能力

3 培養合作精神,這個社會目前是需要團隊合作的

 

➤第33封信:  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

建議大學和研究所念不同學校,會有不同的文化

1 兩所大學的校友

2 增加多樣性,不同學校不同thinking

3 好的大學科系和好的研究所科系不一定一樣。有些學校,大學教的比較好。有些學校,研究所教的比較好。

 

大學,學校比導師重要。

研究所,你的導師比學校重要。 因為可以讓你快速在學術圈站起來。

 

作者說,一個博士很難被認可,這時候好的導師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。

以前作者實驗室,每週會請一個學者來交流,和來6~8周的一起研究,所以,全世界的好學者基本上都有機會認識。

以後不管是發表論文還是找工作,如果有保持聯絡,就會是很好的connection

 

➤第34封信:  寫科技論文的技巧

科技論文,通常都是把N推進到N+1

 

論文4部分

1 問題 + 前人的貢獻

2 這個論文想得到什麼的結果

3 需要和N比較,確認你的N+1比較好 (重複他人實驗)

4 結論 + 需要讓別人也能重複你的實驗

Note:讓別人能重複你的實驗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

 

下面3件事不要做

1 過分強調自己的貢獻

2 不可以把前人貢獻貶低的一無是處,因為 reviewer 可能就是前人

3 一個明確的論文可能比細節更重要,所以若是只是小細節,若不影響,不需寫以免論文整體流暢性

 

第6章 做人做事

 

➤第35封信: 做事前不要過分算機率

人不要全用利益或是薪水來衡量是不是要做這件事。

 

三個小錦囊:

1 全力往前去闖

2 別灰心,繼續闖

3 隨緣,別後悔

 

很多事情成功機率不到5%,但是,想起來不要猶豫,因為5%的原因可能有80%是因為做到一半猶豫了!

只要覺得自己該去做,只要願意持續改進,就一定會把概論提高

 

 

➤第36封信: 專業和業餘

高爾夫球來說,專業的人就是每一次都是同樣高水準,而業餘好手就是,有時候高水準,有時候不好的水準。

以名醫來說,不是可以只好其他醫生只不好的病,而是名醫很穩定,每次的醫療結果都是可以預期的,而一般醫生就不一定了。

類似地,優秀的會計師和律師也是一樣

 

專業的就是所有細節都很好。

作者聘用安東尼會計師,雖然收費較高,但因為常常細小的地方他們都能注意到。

反之,很多家庭選擇不是很專業的會計師來報稅,最後,反倒是受到更大損失。

 

 

➤第37封信: 永遠尋找更好的方法

有些事情是註定的,無法改變。

但是有些事情,如學習西班牙語,如果一直失敗,就可以想想一下,是不是方法不對,跳脫來看。

 

# 可以想一下學習有沒有更好的方法。

比如,放學前一定把老師教的東西弄懂,

每天回家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總結一下學到什麼。

週日把下週要教的東西預習一遍

 

➤第38封信: 服從是學會領導的第一步

西點軍校每年1200名學生,90%是運動員,⅔ 是隊長,1/4是學生會主席。

前三年,天天 Yes,要指揮別人,就要先看看別人怎麼指揮,該怎麼服從。

另外,要透過不斷學習戰略,才有機會繼續升等。

 

公司來說,第一步是服從,第二步是合作,第三步是給領導當助手。

幾乎每一個好領導都是一個優秀的溝通者,會控制自己情緒

 

➤第39封信: 撿最重要的事情先做

 

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本質不同。

工業界要在現有條件下,找出最好的方法,可能都是既有的技術,想辦法找一個最好的平衡點,而且時間也有很大的限制。

學術界就是不在現有條件去找出最好的方法! 也沒有時間限制!

實習的時候,盡可能跟不同人吃飯!

 

➤第40封信: 主動心態去提升全局觀

在業界要主動工作,不只是在工作完成後找新的工作,而是因為大家有自己的工作,無法指導你。

而且,不像學校,已經有答案了,工作的問題,大多是開放式的,你必須透過工作實驗後得到結果後告訴主管,提出自己的想法!

 

想想自己是下一個層級的,你會希望做到什麼樣子,下一級別看得的,絕對不一樣!

如果能做到這一點,你的全局觀,團隊合作的能力就會大大不同!

 

 

#311     2019.3.23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nnyf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