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,金錢和孩子:育兒經濟學
作者: (美)馬賽厄斯·德普克等
出版日期:2019/06/01
語言:簡體中文
為什麼當代父母對孩子更專注,更嚴格 ? 這樣的教養方式是好還是壞 ?
-- 為什麼當代父母越來越密集型 , 都是因為經濟因素!
在台灣來說,1980年代,在大學教書和在工廠當工人,薪水差不多,所以,整個社會都不會特別焦慮。
現在,在大學教書和在工廠當工人,薪水差很多,所以,整個社會開始焦慮。
大家都發現了,教育的回報很大,會影響收入很大,所以教育會影響一輩子。
-- 這就是社會的經濟結構問題。 良好教育保證較好收入,不好教育,收入非常不好,然後陷入困境。
-- 同理,台灣越來越少人念博士,就是因為博士不保證收入比較好,還可能就業比較困難。 這邊只能說,台積電很聰明,博士在台積電的職等比碩士高2級,薪水也有落差。
結論:當社會收入越來越不平等,教育的回報如果是越來越明顯的國家,教養方式就會大大改變。
-- 所以,不同國家,絕對不同!!
四種父母
1 權威性:良性親子溝通,透過說理塑造孩子的價值觀,孩子也學會思考,知道自己喜歡什麼,去追求什麼。前提是,父母需要很高的素質,也要能控制情緒。
2 放任型:父母很開明,讓小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
3 專斷型:父母發號指令,可能有體罰。
4 忽視型: 完全不管,這種最慘。
密集型父母 = 權威性或是專斷型,都是父母會來影響小孩子的決定!
所有父母選擇教育方式都有兩種驅動力,一種是利他主義,就是希望孩子開心。
一種是父愛主義,是密集型的驅動力,就是希望孩子未來過得輕鬆,這就是愛孩子的另一種方式
除了經濟因素,再細細分析4個關鍵因素:
關鍵1: 藍領階級收入。
日本和中國都有高考,有意思是日本,只有34%覺得勤奮很重要,但是中國是90%。
主要就是因為日本的藍領階級的收入很高,所以,即使沒有考上很好的大學,也許還是可以有ok的收入。
關鍵2: 地位和社會關係。
貴族,不需要教育,而是需要血統,所以,這個地方,也不會強調教育。
關鍵3: 社會安全。 社會越安全,孩子越可以獨立作業。
在美國,12歲以下孩子沒大人陪,是警察要管教的。
在日本,沒人偷小孩,所以,日本流行一句話,讓可愛的孩子去旅行吧
在北歐,也是一個很安全的社會,所以,孩子普遍在外面活動,沒問題。
關鍵4: 是否未來和父母還是一直同住。
如果會一直同住,像是美國農村,那麼專斷型的父母比例就會比較高。
因為這是本經濟學教授的著作,所以,一定需要拿出數據。
現代社會與1980來比,每週陪小孩時間多了4~5個小時 (台灣絕對超過這個很多)
以前孩子很多時間玩樂,現在孩子光是寫完功課就9點~10點了,沒時間玩樂。
密集型教育好處,就是學術成績很好,全世界統一的pisa考試,中國人世界第一。
密集型教育缺處,就是大家都很累,而且不見得開心。
密集型教育就是虎媽的教育 = 假設孩子不知還喜歡什麼,把孩子盯得越死,成就越高,雖然現在成長看起來不開心,但是將來一定會感謝你。
在美國,就是從放任型轉向密集型的明顯國家。
如果要從孩子到更上面一層的社會,專斷型一定好過放任型。
-- 只要有一個孩子變成醫生或是教授,整個家族的未來就一定有機會變化
-- 未來家族裡面會有更多的醫生,或是更多高學歷,高知識分子。
問題是,有錢人會不斷拉大密集型的教育成本,這會帶給藍領階級一個巨大壓力。
所以,藍領階級人,省吃儉用也要投資小孩,但是,這個就是陷阱,如果,投資孩子失敗了,也沒有錢投資自己。
高級的美語安親班一個月要3萬多,一年要50萬好了。
相反的,台大EMBA:90萬。成大EMBA:45萬。
因為錢是有限的,所以,50萬來說,你原本可以念台大EMBA一年,成大EMBA兩年。
但是,為了孩子念高級美語補習班,你就沒錢了。這個就是育兒陷阱。資源都用光了。
最後,書中有提到,0~4歲,真的不要花太多的錢在孩子教育上面,反而是應該多多投資自己呀!
最後,書中有提到,0~4歲,真的不要花太多的錢在孩子教育上面,反而是應該多多投資自己呀!
我覺得可以修改成,0~10歲,真的不要花太多的錢在孩子教育上面,快樂成長 + 應該多多投資自己呀!
我覺得可以修改成,0~10歲,真的不要花太多的錢在孩子教育上面,快樂成長 + 應該多多投資自己呀!
我個人常常覺得: 孩子的成就 = 父母的成就 X (權重)
權重, 0 ~ 200% ,假設孩子最厲害,正常來說,最厲害也應該不超過父母的兩倍嘍。
父母的成就和孩子的成就絕對是正相關的,所以,多多投資自己,也就是投資孩子呀!
2020. 0211 #375
留言列表